啟思國際專家論壇—中共20大及G20後的美「中」關係與臺灣的因應之道

啟思民本基金會今於立法院舉辦「啟思國際專家論壇」,由基金會董事長江啟臣委員主持,邀請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政治大學外交系黃奎博副教授及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與會,一同針對中共20大及G20後的美「中」關係與臺灣因應之道進行討論。

啟思民本基金會董事長江啟臣表示,綜觀各國為牟取國家的最大利益,即使搭上抗中主流意識,都要持續與對岸保持對話、甚至安排高層互訪,緩和對立氣氛,避免擦槍走火的衝突,而位處最前線、直接面對戰爭風險的臺灣,在蔡政府執政迄今超過六年卻仍未能建立官方或半官方的對話溝通管道,過去在李登輝主政的兩岸對峙時期,都尚能保有直接聯繫的非官方管道,確認對岸各項作為的真正意圖,避免一觸即發的衝突。面對中共威脅,我們應該備戰,但更不應該放棄謀求和平的機會,蔡政府除了「願與北京當局,尋求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方法」的口號式喊話外,看不到任何積極謀和的具體作為,我們可以因為價值而選擇和西方國家同一陣線,但不能將國家安全置於他國羽翼之下,蔡總統說「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但在兩岸缺乏溝通對話的情形下,無異是癡人說夢!

針對20大與拜習會後的中美關係,劉大年認為,拜習會重點就是瞭解對方紅線,非以建立共識為主軸,而以降低衝突為目標,美國維持四不一無意與一中原則,但也反對中國大陸脅迫臺灣行為,中共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全球已經進入冷戰2.0時代,現在爭的是經濟主導、技術領先,臺灣雖在政經方面明顯向美國靠攏,但經濟上臺灣對中國大陸依賴度並未降低,與中國大陸脫鉤未必適用於臺灣,美中臺三方未來產業競合將更為複雜,為避免臺灣由政治零和走入經濟零和,政府需要有長期策略來因應。

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認為,國家決策的產出,不僅涉及國際談判,對內更須與國會、政敵周旋,無論是20大或美國期中選舉,對習近平與拜登而言,都算獲得了勝利,所以雙方在拜習會上都有比較大的讓步空間,拜習會雖不讓人滿意但有平息效果。根據今天早上的最新票數,眾議院共和黨以218票對上民主黨的210票,取得暫時的領先,可預期共和黨對中國大陸將延續一貫的強硬態度,友臺法案將持續出檯,拜登雖向中方強調美國政策一貫,但是他無法控制共和黨,明年開始的臺灣總統大選,若民進黨採抗中保臺策略,拉高兩岸緊張態勢,可能讓美中關係出現意外,對美中臺三方關係造成影響。

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為,臺灣在緊張的區域環境發展下,能做的是恢復與大陸的溝通管道,這絕不能放棄。面對臺灣國內藍綠溝通管道也不健全,希望臺灣主流政黨與中道力量能坐下對話,分享對於兩岸關係的關點,蔡英文做為總統應該積極促成,否則就是失職。一中原則的共識是大陸的底牌,而臺灣政府應提出兩岸對話、復談的條件,此外,執政者也必須思考若未來兩岸關係不佳,對應的軍事防衛規劃和相關預算如何健全?國防預算的效益評估為何?人力及經費等相關問題都是必須嚴肅面對。

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認為,八月圍臺軍演是前所未有,是一場中共精心設計的軍事現代化展示會,藉此推翻兩岸軍事對比的狀態,虛化臺海中線,顯示兩岸軍事態勢大幅往中國大陸傾斜。鄭繼文指出,雖然國軍近期強調創新不對稱作戰、推動兵役制度調整,並試圖提升軍事預算,但仍難降低兩岸巨大軍事資源的差距,軍事對弈是一個死胡同,軍備競賽不會讓臺海更為和平穩定,反倒增加衝擊性,讓危機急遽升高,務實的做法是透過溝通疏導降低敵意,不要一昧地跟著美國走,臺灣不該被綑綁上美國的戰車,他也鼓勵未來朝野進行國事會議,討論處理之道,降低兩岸衝突緊張的態勢。

針對臺灣未來的因應之道,劉大年表示,習近平領導力鞏固,拜登主政連任,中美經貿將持續對抗,臺灣要思考如何維持產業優勢、鞏固經濟地位;郭崇年則認為,與大陸對話非常重要,美中臺三邊關係若沒建立自主性及立場、沒有對話能力,命運就只能「被決定」,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尤其明年進入總統大選很可能因為誤解而擦槍走火;黃奎博主張兩岸要在平等尊嚴下恢復對話,軍事國防成本效益必須精算,兩者不得偏廢以維持自我防衛能力;鄭繼文強調,有效管理軍隊與缺員是國防部面臨最大的問題,少子化是缺員最大課題,管理幹部也是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江啟臣表示,在經濟面上,臺灣必須思考如何在全球供應鏈與美中關係轉變下,繼續維持產業優勢,絕非只靠一座護國神山獨撐大局;在外交上,要開啟對話,並且運用兩岸與國際間的自主槓桿,維持自主性,他表示即便是國際上抗中的主流聯盟,在對中關係上也從未放棄對話,所以呈現又對話又對抗的關係,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在軍事上,他強調有實力才有和平,實力有賴於國防力量的強化,有效嚇阻與溝通對話必須並存;在處理美中臺三邊關係上,一方面必須維持有效的嚇阻能力,另一邊則要創造溝通對話的機會,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臺海和平,美中臺的大三角,及藍綠紅的小三角間,最大的平衡點就是中華民國,如何在臺灣內部繼續擴大這個最大公約數,是未來美中臺三邊,能維持平衡、進行對話的關鍵,要達到兩者間的平衡就有賴執政者、朝野、美中臺三方發揮智慧,尋求共識,避免憾事、衝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