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思民本基金會今(31)日舉辦「11月份民本調查-2023國政前景大調查」發布記者會。由江啟臣董事長主持並公布調查結果,並邀請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先生、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朱雲鵬教授、立法委員李貴敏及啟思民本基金會執行長黃子哲與談分析。
董事長江啟臣先就民調結果進行說明。在「國政治理」的部分,全體選民的預期分數為4.0;「兩岸與外交」的部分,全體選民的預期分數為3.5;「民主與人權」的部分,全體選民的預期分數為3.8;「經濟與發展」的部分,全體選民的預期分數為3.7;而在「民生與疫情」的部分,全體選民的預期分數為3.7。
若細部探討19題分項,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改善」2.6、「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關係趨向和緩」3.0、「臺海和平穩定」3.1、「政黨政治良性競爭」3.1、「臺灣通貨膨脹趨緩」3.1、「臺灣薪資成長」3.1等五項最為悲觀,甚至在「兩岸關係改善」已經非常接近「極度悲觀」的評估。
此次調查為0至10分的「悲觀」與「樂觀」量表,也就是說,評分高於5分傾向「樂觀」,而低於5分則是傾向「悲觀」。此次19項評估皆低於5分,顯示臺灣民眾對於2023年的前景「感到悲觀與憂慮」,即使最接近5分的「臺美關係緊密合作」4.7、「臺灣新冠疫情趨緩」4.7,以及「臺灣言論自由保障」4.4等三項,也都低於5.0分的「中立水準」。整體總平均僅3.74,顯示臺灣民眾對於臺灣2023年的國政前景發展是「前景堪『憂』」,瀰漫著一股不安與失望的氣氛,值得執政的民進黨以及各個在野黨警惕。
從這次的調查,也可以發現,有政黨傾向的臺灣民眾,對於2023年的展望大多是基於「個人黨派性」,泛綠的支持者傾向對於2023的展望是「相對樂觀」或是「極度樂觀」,對於明年的展望落在4.7-8.5之間;而泛藍支持者則傾向「相對悲觀」或是「極度悲觀」,對於明年的展望落1.1-2.6之間;因此無政黨傾向者(中間選民)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次調查顯示中間選民的態度落在2.5-4.1之間,也是呈現「相對悲觀」或是「極度悲觀」的狀態。特別的是,對於「兩岸關係改善」(泛綠支持者評分為4.7)、「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關係趨向和緩」(泛綠支持者評分為4.5),則是不分黨派的都感到憂心與悲觀。
民調中也發現,20-29歲年輕族群對於2023年前景預估呈現非常有趣的趨勢,在國際關係以及民主政治的領域,年輕族群顯示相對樂觀的態度(臺美關係緊密合作5.5、臺灣國際空間拓展4.9、臺灣言論自由保障5.1、臺灣新聞自由保障4.9);但是在與個人習習相關的通膨、薪資成長以及兩岸關係的領域,卻呈現相對悲觀的態度(兩岸關係改善2.5、臺海和平穩定3.4、臺灣通貨膨脹趨緩3.3、臺灣薪資成長3.3、臺灣就業環境3.7)。
在國際與兩岸政治動盪、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美元短時間內巨幅升值,以及國內諸多政治與議題交鋒的情況下,民眾普遍對於來年的評估傾向「相對悲觀」,甚至是極度悲觀。
朱雲鵬教授表示,民調反映出臺灣社會的實況,本次民調顯示臺灣民眾的對立難以想像,藍綠兩極化極為嚴重,對此感到相當憂慮,極端化會讓未來不易溝通,難以產生共識。除了兩極化外,整體民調看來,國人確實對未來前景感到悲觀,不論是在經濟、薪資、就業,我國經濟景氣出現很久沒有出現的黃藍燈就是個警訊。另一個警訊是美中關係、臺美關係,美中關係越壞、臺美關係越好,就表示未來非常危險,看好臺美關係就顯示美中關係難以改善,美中關係越差、臺美軍事合作就會越強,政府規劃兵役延長、女性服役和增加軍購,都讓人民感受到兵凶戰危,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增。因此他認同許信良反對民進黨在今年選舉操作抗中保臺,把國家帶向戰爭邊緣對任何執政黨都是不利,大家希望要維持現狀,執政黨卻拚命操作抗中保臺升高緊張,民眾當然對兩岸和平感到悲觀。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這次調查報告總結一句話就是,「民眾對於經濟、兩岸前景不樂觀,對政黨競爭很悲觀,甚至於對司法獨立是沒有信心」,且從民調看出綠營、非綠營對民調問題的認知是嚴重分歧,包括對經濟前景、通貨膨脹、薪資成長都看法分歧,泛綠樂觀,但所有非綠陣營都呈現悲觀,顯示臺灣現在是非常嚴重分歧的社會。另外他特別指出,五個大項裡面,雖然國政治理有4分,但其他的兩岸與外交3.5,民主與人權3.8,經濟與發展3.7、民生與疫情3.7,各項分數都低於國政治理,這也顯示民眾對蔡政府、蔡總統相當包容且仍有期待,希望蔡政府珍惜民眾對他的期待,好好檢討政策改變國家環境。他更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要把臺灣分裂成為兩個不同的社會,應該要設法彌平各個不同黨派、族群的衝突,讓臺灣朝向和諧社會的發展。
李貴敏委員同樣認為,民調中可以發現藍綠政黨對立的局勢,中間選民與50歲以上受訪者的選項分數高度雷同,凸顯個人經驗與現狀觀察,是影響對明年期許的決定性因素,在經濟與發展題組上,李委員認為,民調的兩極差異,原因恐是行政單位沒有給人民真正的訊息所致,以平均薪資取代薪資中位數,導致泛綠受訪者有別於全球對經濟發展的悲觀態度,對經濟前景平均分數呈現相對樂觀的6分,作為一個執政黨,想的若只有掩飾真相,民眾得不到真實的訊息,民調就會出現如此兩極的差異。對於受訪者的擔憂,李委員認為民主得來不易,每個人都希望活在民主的社會當中,可以敢言敢衝才是民主自由,但在執政黨操作下,民主變成政黨的衝突,意見的對立,一個以選舉掛帥的對立社會,看到民調充滿憂慮的結論,也呼籲執政黨,不要再做違背民主、自由的事情,或許一時間可以奪取執政權力,但歷史會留下見證。
黃子哲執行長引述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為例,認為藍綠選民對於國家前景各個面向,樂觀或悲觀是非常差異化的,大家對於未來前景的樂觀或悲觀是源自現在的感受,某種程度就是反映現在對於蔡政府或整體國政環境的直接感受,而在兩極化的結果中,更需注重中間選民的態度,對於蔡政府或蔡英文總統執政的題組,中間選民呈現悲觀給出3.1、3.3分的不及格分,對於兩岸關係的前景,藍綠皆呈現悲觀,但在經濟前景上,泛藍平均為1.6分,泛綠卻是7.5分,泛綠選民雖不看好兩岸關係,卻覺得經濟前景會好,泛綠受訪者在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上態度脫鉤,顯示泛綠支持者還是政治性偏多。他同時指出,國人對明年的信心指數呈悲觀,因此民調最後的結論是憂愁的「憂」,回顧2021年代表字是宅,2020年是疫,2019年是亂,2023年對國人而言是前景堪憂,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是選戰準備年,明年兩岸議題會不會再被民進黨挑起,做為意識形態的對抗,造成兩岸關係更不穩定,值得各界繼續觀察。
最後,啟思民本基金會針對臺灣民眾對於2023年國政前景預估的調查結果,也選出關鍵代表字「憂」。顯示,臺灣民眾對於未來一年的國家發展前景是憂慮而不安的。我們也期待,明年年底,當媒體在選出2023年度代表字時,可以從年初的「前景堪『憂』」逆轉為「優」,啟思民本基金會也認為,執政黨只要在施政上「以民為本」,從「人民視角」擬定政策,就可以從「憂」轉「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