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民本調查-臺灣政策法案議題

  啟思民本基金會今(3)日舉辦「10月份民本調查-臺灣政策法案與美中台關係」發布記者會。由江啟臣董事長主持並公布調查結果,也邀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嚴震生教授、淡江大學戰略所李大中教授、泰鼎法律事務所特別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先生及啟思民本基金會執行長黃子哲進行與談。

  董事長江啟臣先就民調結果進行說明。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於蔡英文總統在國際外交上的表現看法兩極,有48.5%的民眾表示滿意,但也有49.4%的民眾表示不滿意;有36.0%民眾認為民進黨執政下,臺灣的國際空間增加,也有41.7%的民眾認為,臺灣的國際空間反而減少。

  在「臺灣政策法案」的影響部分,有50.1%的民眾認為,接受美國五年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可能會失去臺灣國防的自主性,也有43.0%的民眾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而「臺灣政策法案」中,增加美台的軍事訓練合作,有41.5%民眾認為對臺灣的保障增加,但是也有37.4%的民眾認為反而增加臺灣的風險。

  拜登總統前後四次,公開表達「若中國大陸進犯台灣,美軍會出面捍衛」,但事後美國國務院又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並沒有改變。臺灣民眾的看法也是兩極,有48.2%的民眾相信一旦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派兵參戰,但是也有45.6%的民眾持保守的看法。

  目前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氣氛日烈,臺灣民眾對美國(5.55)的評分要高於中國大陸(2.82)。但是,臺灣民眾普遍對於美中台關係採取務實的態度與立場。有35.7%民眾認為,美國與中國大陸採取對抗的關係對臺灣有利,但是也有38.5%的民眾認為對臺灣不利。

  有39.5%民眾認為「臺灣應該靠美國近一點」,但是也有46.8%的民眾認為,「臺灣應該與美國以及中國大陸保持相等的距離。」更有高達65.4%的民眾認為,臺灣執政黨的政策,應該要避免捲入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對抗之中。

  此次民調也詢問民眾,「會不會感受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壓力正逐漸加大?」結果發現,62.7%的民眾感受到中國大陸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壓力正逐漸加大。

  江啟臣首先指出,國際關係對民眾而言,屬於「困難議題」(hard issue),不容易根據日常經驗進行判斷,可以看出大部分民眾會依靠「政黨支持」框架進行判斷,有政黨化的狀況發生。民調結果也發現,民眾對美中關係的看法,與個人的政黨支持呈現高度相關。也因此,在許多題目的民調結果,都呈現「兩極化」的分布,支持與反對、同意與不同意呈現五五波。因此,民進黨政府強調「美台關係」良好,出口轉內銷進行大內宣,會強化綠營支持者的態度,但不容易改變藍營支持者的態度。

  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於「美中台關係」態度非常務實,雖然對美國的評價高於中國大陸,有39.5%民眾認為臺灣應該親美,但是,也有46.8%民眾認為不應該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選邊站。這種務實的態度也表現在對「執政黨對外政策」的看法上,65.4%民眾認為臺灣執政黨的對外政策,「應該要避免讓臺灣捲入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對抗競爭中」,不同意的比例僅有28.5%。

  中國大陸方面必須注意「臺灣人民的觀感」,整體對中國大陸只有2.82分,即使是泛藍支持者評分也僅4.66分,均屬於負面觀感。

  值得民進黨政府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局勢的演變、兩岸關係的停滯與緊張,讓臺灣民眾(62.7%)感受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壓力正逐漸加大」,如何減緩兩岸的緊張與對立,降低民眾的情緒壓力,是執政黨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這次民調是在8月軍演後的兩個月,國人不分藍綠對中共各種文攻武嚇、機艦擾台、大規模軍演封鎖台灣,以及試射導彈穿越台灣上空,讓國人不分藍綠產生惡感,但即使如此,對於在美中對抗情形下的並沒有完全一味的親美或選邊站,顯見多數國人期待的是台灣在國際外交上希望有更大的自主空間,避免捲入兩強對抗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其中多數民眾(62.7%)普遍認為中共武統壓力增加,對照日前ChinaPower針對專家所做的調查,有63%專家認為中共十年內會入侵台灣不謀而合。民調都顯示,各界認為兩岸關係沒有好轉甚至有戰爭風險,但也都認為不能只依賴美國,即便拜登一再對外公開表示會出兵協防台灣,國人對於美國是否出兵也沒有完全的信心,相信會出兵有48.2%,不相信也有45.6%,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讓民進黨重新對內宣傳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但根據民調顯示,民眾也同時認為會讓台灣喪失國防自主性,甚至增加台灣的風險,民進黨單純的「倚美抗中」恐怕無法取信於國人,也不足以保台。

  嚴震生教授指出,這次民調較不具有機構效應,題目中肯且無引導性,調查結果值得參考。我們重視與美外交,但美國是否重視台灣,政府必須再多加思考。美國針對期中選舉有份民調,民眾關心外交議題的不到五成,多數關心經濟、槍枝等內政問題,因此最後是否會通過台灣政策法其實是問號。

  嚴震生教授認為,台灣政策法不見得會弱化我國國防自主,但可能會是美國的武器清倉,是否能符合我國國防需要,以及會否在日後的國防採購要求加價,才需要關注;而美國台灣政策法的出現,是為了對抗中共而提出,不應過度解讀為美國是大力。美國對台政策上,白宮與國會感覺是一黑一白唱雙簧,國會議員之所以多是挺台,是因為在選舉時是會獲得比較多的奧援與支持。另外,嚴震生教授還提醒大家注意美國過往的言行不一,美國一再表示支持台灣參與WHA、WHO一樣,但從未事先規劃或運作,都是口惠實不至,我們不應再被這種甜言蜜語欺騙,因此台灣政策法案會否通過恐怕也是難以預料。

  國際政治觀察家方恩格表示,他發現多數人還是對台灣政策法不了解,台灣不論藍綠,法案涉及台灣問題,都應該充分表達意見,更要清楚表達對法案的態度,而政府也有義務需要向國人說明相關內容。無償軍援並不會造成台灣國防失去自主性,但台灣應該要自主採購,若接受無償軍援會給外界錯誤訊息。他認為台灣雖小但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不該妄自菲薄,不需要外力幫助就可以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另外,方恩格對於台灣對美國只有5.5分感到非常訝異,認為應該更高,美台關係向來友好、往來密切,不應該這麼低,顯然雙方關係都有加強空間。

  李大中教授指出,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態度是審慎務實,也呼應了台灣外部大環境的變化,兩岸關係持續惡化,雖然必須依靠美國,但也應該要設法降低台海緊張,才能維護台灣自身安全。而多數民眾認為應與美中維持等距,所反應的是民眾心理態度,認為政府過度親美,雖然對中共政權反感,但仍希望能謀求兩岸穩定,避免衝突。而有國人還是有65.4%認為不應捲入美中對抗,政府現在已採取抗中立場,與美國同盟,甚至是站在美中對抗的前緣,但民眾並不認同,另外美中還是高度競爭與合作的共存,而非全面對抗,即使關係緊張,包括拜登和習近平,還有高層對話從來沒有中斷溝通,值得政府注意。對於美國是否出兵協防台灣,主要根據拜登談話而來,雖然確實有從戰略模糊走向清晰,但目的僅是試圖提高遏阻中共的效果,但介入程度和方式從未具體說明,除了保持美國的彈性,更不脫戰略模糊的原則。

  執行長黃子哲強調,美國當然是好朋友,但仍有各自的國家利益。就像俄羅斯宣布烏東四州為俄羅斯領土,烏克蘭隨即宣布申請加入北約,但美國認為此時不宜,應該反思我們的國家利益是什麼,蔡政府採取親美政策,但至今沒有得到美國具體的力挺。他也回應方恩格說台灣有錢買武器,但我們也有錢買疫苗,但也買不到,反應美對台軍售項目的控制,未來對台軍售是否可以更開放,也是取決於美國政府。

  江啟臣最後表示,各方可以對民調數字有不同解讀,但重點是政府必須重視民意走向。蔡政府一再強化台美關係友好的大內宣,但台美友好必須要能搭配政策的具體落實,才能獲得台灣人民更大的好感。美國對台承諾目前仍是說得多、達成得少,因此讓台灣人民感到失望,台灣人民的期待是承諾能夠獲得具體行為與成果,感到更安全,更受到美國與國際的支持。